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

109指考物理科試題解析



作者:王一哲
日期:2020/7/12




試題與詳解


單選題


第1-2題為題組

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可使人類感染致病,甚至危害生命,因此必須防止病毒傳播。進出公共場所用額溫槍量測額溫、戴口罩及利用紫外線消滅病毒等都是可行的措施。回答第1-2題。

  1. 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期間,常使用額溫槍量測人體額溫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    (A) 額溫槍量測額溫的物理原理與偵測宇宙背景輻射類似
    (B) 額溫槍偵測的主要波段為紫外線範圍
    (C) 額溫槍偵測到主要波段的輻射強度越強,表示額溫越低
    (D) 額溫槍偵測到最大輻射強度的輻射頻率,隨額溫升高而變小
    (E) 額溫槍需與額頭表面皮膚達熱平衡才能準確量測額溫

答案:A
層次:知識
難度:易
章節:近代物理
詳解
(A) 正確。額溫槍量測額溫的物理原理為維恩位移定律(Wien's displacement law)$\lambda_{max} T = 2.8977729(17) \times 10^{-3} ~\mathrm{m \cdot K}$,與偵測宇宙背景輻射類似。
(B) 錯誤。額溫槍偵測的主要波段為紅外線範圍。
(C) 錯誤。額溫槍偵測到主要波段的輻射強度越強,表示額溫越高。
(D) 錯誤。額溫槍偵測到最大輻射強度的輻射頻率,隨額溫升高而變高。
(E) 錯誤。額溫槍量測額溫的物理原理不是熱平衡。



  1. 表面沾有流感病毒的口罩,可使用波長為 253.7 nm 的紫外線-C 照射,破壞病毒的去氧核糖核酸 (DNA) 及核糖核酸 (RNA) 結構,達到消滅病毒的效果。若以強度為 6,600 μW/cm2 的紫外線-C 垂直照射口罩表面 2.0 s,則兩秒鐘內每平方公分的紫外線-C 光子數約為若干?(普朗克常數 $h = 6.63 \times 10^{-34} ~\mathrm{J \cdot s}$,光速 $c = 3 \times 10^8 ~\mathrm{m/s}$)
    (A) $2.4 \times 10^{13}$
    (B) $6.4 \times 10^{14}$
    (C) $8.4 \times 10^{15}$
    (D) $1.7 \times 10^{16}$
    (E) $9.6 \times 10^{17}$

答案:D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近代物理
詳解
一個光子的能量
$$
E = \frac{hc}{\lambda} = \frac{6.63 \times 10^{-34} \times 3 \times 10^8}{253.7 \times 10^{-9}} \approx 7.84 \times 10^{-19} ~\mathrm{J}
$$
兩秒鐘內每平方公分入射光子總能量為
$$
E_{total} = 6600 \times 10^{-6} \times 2 = 1.32 \times 10^{-2} ~\mathrm{J}
$$
光子數為
$$
N = \frac{E_{total}}{E} = \frac{1.32 \times 10^{-2}}{7.84 \times 10^{-19}} \approx 1.68 \times 10^{16}
$$



  1. X射線應用於醫學影像及晶體結構分析,其頻率範圍約在 $3 \times 10^{17} ~\mathrm{Hz}$ 至 $3 \times 10^{19} ~\mathrm{Hz}$。下列有關X射線的敘述何者正確?(光速 $c = 3 \times 10^8 ~\mathrm{m/s}$)
    (A) X射線可顯示骨骼結構影像,是由於波的干涉所產生
    (B) X射線可顯示晶體結構,是由於其高穿透力特性所產生
    (C) X射線的路徑不受磁場與電場的影響
    (D) 用狹縫間距為 0.1 mm 的雙狹縫即可觀察到X射線的干涉條紋
    (E) 氫原子光譜的來曼系就有X射線的頻率

答案:C
層次:知識
難度:易
章節:物理光學、近代物理
詳解
(A) 錯誤。X射線可顯示骨骼結構影像,是由於其高穿透力特性所產生,可以穿過肌肉但無法穿過骨骼。
(B) 錯誤。X射線可顯示晶體結構是由於波的干涉所產生。
(C) 正確。X射線不帶電,路徑不受磁場與電場的影響。
(D) 錯誤。X射線的波長於 0.01 nm 至 1 nm 之間,用狹縫間距為 0.1 mm 的雙狹縫無法觀察到X射線的干涉條紋。
(E) 錯誤。氫原子光譜的來曼系為紫外線波段。



  1. 一質點作週期運動,經測量發現,位移平方的平均等於 $X^2$,動量平方的平均等於 $P^2$,力學能等於 $E$,下列何者的因次與週期相同?
    (A) $\sqrt{X^2 P^2}/E$
    (B) $X^2 P^2/E$
    (C) $\sqrt{X^2 E^2}/P^2$
    (D) $E \sqrt{X^2 / P^2}$
    (E) $E \sqrt{P^2 / X^2}$
答案:A
層次:理解
難度:中
章節:物理量的因次
詳解

位移 $X$ 的因次為 $\mathrm{L}$,動量 $P$ 的因次為 $\mathrm{M L T^{-1}}$,力學能 $E$ 的因次為 $\mathrm{M L^2 T^{-2}}$,因此各個選項對應的因次分別為

$\mathrm{(A)~~~\sqrt{L^2 \cdot (M L T^{-1})^2} \cdot (M L^2 T^{-2})^{-1} = T}$

$\mathrm{(B)~~~L^2 \cdot (M L T^{-1})^2 \cdot (M L^2 T^{-2})^{-1} = ML^2}$

$\mathrm{(C)~~~\sqrt{L^2 \cdot (M L^2 T^{-2})^2} \cdot (M L T^{-1})^{-2} = M^{-1}}$

$\mathrm{(D)~~~M L^2 T^{-2} \sqrt{L^2 \cdot (M L T^{-1})^{-2}} = L^2 T^{-1}}$

$\mathrm{(E)~~~M L^2 T^{-2} \sqrt{(M L T^{-1})^2 \cdot L^{-2}} = M^2 L^2 T^{-3}}$

  1. 一顆落地前沒有旋轉的網球落在水平地面前瞬間的速度為 $(v_x, -v_y)$,其中 $v_x, v_y > 0$,落地反彈後瞬間的速度為 $(v_x', v_y')$ ,其中 $v_x' > 0$ 、$v_y' > 0$ ,如圖1所示。若網球和地面間有摩擦力,忽略空氣阻力,則下列有關網球反彈後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?
    (A) $v_x' > v_x$,且網球以逆時針方向旋轉
    (B) $v_x' > v_x$,且網球以順時針方向旋轉
    (C) $v_x' < v_x$,且網球以逆時針方向旋轉
    (D) $v_x' < v_x$,且網球以順時針方向旋轉
    (E) $v_x' < v_x$,且網球並不旋轉


圖1



答案:D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轉動
詳解
網球落地前沒有旋轉,當網球接觸地面時,地面對網球的動摩擦力向向左,使網球減速,因此$v_x' < v_x$;地面對網球的動摩擦力相對於網球的球心產生順時針方向的力矩,使網球順時針方向旋轉。

  1. 學生為探討磁場對腦部神經組織的影響及臨床醫學應用,查閱網頁資訊得知:「利用可耐高電流的金屬線圈,放置頭部上方約數公分處,並施以線圈約千安培、歷時約幾毫秒的脈衝電流,如圖2所示(脈衝電流以 $I$ 表示,脈衝電流時間以 $\Delta t$ 表示)。電流流經線圈產生瞬間的高強度脈衝磁場,磁場穿過頭顱對腦部特定區域產生應電場及應電流,而對腦神經產生電刺激作用。」以下學生討論的內容,何者較合理?
    (A) 甲生:脈衝電流 $I$ 流經線圈會產生高強度的磁場,是電磁感應所造成
    (B) 乙生:脈衝電流 $I$ 在線圈產生的脈衝磁場, 會在線圈周圍空間產生應電場,是電流磁效應所造成
    (C) 丙生:若將脈衝電流改為穩定的直流電流,可持續對腦神經產生電刺激作用
    (D) 丁生:脈衝電流通過線圈後的一段時間,通過腦部特定區域的磁通量仍維持固定
    (E) 戊生:若脈衝電流最大強度不變,但縮短脈衝電流時間 $\Delta t$,則在腦部產生的應電場及應電流會增強



圖2



答案:E
層次:理解
難度:易
章節:電流的磁效應、電磁感應
詳解
(A) 錯誤。脈衝電流 $I$ 流經線圈會產生高強度的磁場,原理為電流的磁效應。
(B) 錯誤。脈衝電流 $I$ 流經線圈會產生高強度的磁場,原理為電流的磁效應。
(C) 錯誤。若要利用磁場對腦部特定區域產生應電場及應電流,磁場需要隨時間變化,要使用交流電。
(D) 錯誤。脈衝電流通過線圈後的一段時間,通過腦部特定區域的磁通量變為0。
(E) 正確。縮短脈衝電流時間 $\Delta t$ 可以使線圈在腦部產生的磁場時變率較大,則在腦部產生的應電場及應電流會增強。



  1. 某卡車的水平載貨廂的長度為 3.0 m,上面載有一裝滿衛生紙的紙箱,其長、寬、高皆為 0.50 m,緊貼前方駕駛室背面放置,如圖3所示。卡車在水平道路上由靜止開始,以加速度 $1.2 ~\mathrm{m/s^2}$ 往前方行駛 10 s,已知紙箱和載貨廂底部間的動摩擦係數為 0.10、靜摩擦係數為 0.11,取重力加速度為 $10.0 ~\mathrm{m/s^2}$,若載貨廂後方的擋板沒有關上,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    (A) 紙箱自始至終都不會掉出載貨廂
    (B) 紙箱在卡車開始行駛後3秒至4秒間會掉出載貨廂
    (C) 紙箱在卡車開始行駛後4秒至5秒間會掉出載貨廂
    (D) 紙箱在卡車開始行駛後5秒至6秒間會掉出載貨廂
    (E) 紙箱在卡車開始行駛後6秒至7秒間會掉出載貨廂


圖3



答案:D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牛頓運動定律
詳解
載貨廂對紙箱的動摩擦力方向向右,使紙箱向右加速,因此
$$
f_k = \mu_k mg = ma ~\Rightarrow~ a = \mu_k g = 0.1 \times 10 = 1 ~\mathrm{m/s^2}
$$
假設經過 $t$ 秒後紙箱掉出載貨廂,卡車向右的位移為
$$
S_1 = \frac{1}{2} \times 1.2 \times t^2 = 0.6t^2
$$
紙箱向右的位移為
$$
S_2 = \frac{1}{2} \times 1.0 \times t^2 = 0.5t^2
$$
紙箱掉出載貨廂的條件為
$$
S_1 - S_2 = 3 ~\Rightarrow~ 0.1t^2 = 3 ~\Rightarrow~ t = \sqrt{30} \approx 5.48 ~\mathrm{s}
$$

  1. 若行星繞行恆星的軌道可視為圓形軌道,表1所列行星軌道運動的物理量均與其軌道半徑 $R$ 的 $N$ 次方成正比,例如行星週期 $T \propto R^{3/2}$,即 $N = 3/2$。下列 $N_1$、$N_2$ 與 $N_3$ 的大小關係何者正確?



表1
物理量 繞行週期 $T$ 繞行速率 $V$ 動能 $K$ 相對軌道圓心的角動量 $L$
$N$ 3/2 $N_1$ $N_2$ $N_3$



答案:A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重力
詳解
由重力當作向心力可得
$$
\frac{GMm}{R^2} = m \cdot \frac{V^2}{R} ~\Rightarrow~ V = \sqrt{\frac{GM}{R}} \propto R^{-\frac{1}{2}} ~\Rightarrow~ N_1 = -\frac{1}{2}
$$
$$
K = \frac{1}{2}mV^2 = \frac{GMm}{2R} \propto R^{-1} ~\Rightarrow~ N_2 = -1
$$
$$
L = RmV = m \sqrt{GMR} \propto R^{\frac{1}{2}} ~\Rightarrow~ N_3 = \frac{1}{2}
$$
因此 $N_3 > N_1 > N_2$

  1. 一直徑為 $d$ 的圓柱狀銅棒,加工製成半徑為 $R$、間隙為 $x$ 的開口圓環狀零件,如圖4所示。若均勻加熱該零件,則下列有關 $x$、$R$ 和 $d$ 長度變化的敘述何者正確?
    (A) $x$、$R$ 和 $d$ 皆不變
    (B) $x$ 減少,$R$ 和 $d$ 增加
    (C) $x$ 和 $R$ 減少,$d$ 增加
    (D) $d$ 減少,$x$ 和 $R$ 增加
    (E) $x$、$R$ 和 $d$ 皆增加


圖4



答案:E
層次:理解
難度:易
章節:熱膨脹
詳解
當溫度上升時,銅原子之間的距離增加,因此$x$、$R$ 和 $d$ 皆增加。

  1. 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內裝有可視為理想氣體的定量氦氣,當氣體的體積為 $V_0$、溫度為絕對溫度 $T_0$ 時,氣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為 $v_0$。經由某一過程達到熱平衡後,氣體的體積變為 $V_0 /2$、溫度變為 $4T_0$,則此時氣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為何?
    (A) $v_0 /2$
    (B) $v_0$
    (C) $2v_0$
    (D) $4v_0$
    (E) $8v_0$

答案:C
層次:理解
難度:易
章節:理想氣體
詳解
氣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
$$
v_{rms} = \sqrt{\frac{3kT}{m}} \propto \sqrt{T}
$$
因此溫度變為 $4T_0$ 時氣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變為 $2v_0$。

  1. 進行「載流導線的磁效應」的示範實驗時,將導線連接可變電阻及電源後,卻沒有看到指北針的指針偏轉,下列使用三用電表檢修該實驗電路的方式,何者不正確?
    (A) 為測量導線電阻值,先選擇三用電表的電阻檔,再將兩支量測棒碰觸短路,作歸零校正
    (B) 將導線連接電源後,再以電阻檔量測導線電阻,確定導線是否為斷路
    (C) 三用電表和電源並聯,以電壓檔量測,確定電源有電壓輸出
    (D) 三用電表測得電壓和電阻值,計算電流的大小是否足夠使指針偏轉
    (E) 三用電表和電路串聯,以電流檔量測,確定迴路上有電流通過

答案:B
層次:理解
難度:易
章節:電流
詳解
若直接將導線連接電源,迴路的總電阻趨近於0,造成短路。使用電表的電阻檔時,會使用電表內的電池作為電源,只要將電表與導線串聯即可。

  1. 某城市的輕軌電車自上方電線引電,其引電構造側視圖,如圖5所示,電線連接直流高壓電源,在空中沿水平延伸,可視為一載流長直導線。若電線離地面 3 m 且電流為 150 A,為探討電線的高電流產生的磁場是否對行人有害,試計算在其正下方 1.5 m 處所產生磁場的量值,約為該處地球磁場的幾倍?(該處的地球磁場約 $0.5 \times 10^{-4} ~\mathrm{T}$,磁導率約 $4 \pi \times 10^{-7} ~\mathrm{T \cdot m / A}$)
    (A) 40
    (B) 4.0
    (C) 0.4
    (D) 0.04
    (E) 0.004


圖5



答案:C
層次:應用
難度:易
章節:電流的磁效應
詳解
長直載流導線產生的磁場為
$$
B = \frac{\mu_0 I}{2 \pi r} = \frac{4 \pi \times 10^{-7} \times 150}{2 \pi \times 1.5} = 2 \times 10^{-5} ~\mathrm{T}
$$
為地磁的0.4倍。

  1. 有一雙狹縫裝置,其狹縫間距為 $d$,屏幕與雙狹縫平行、距離為 $L$,以一束綠色雷射光經空氣垂直射入雙狹縫,在屏幕上相鄰兩亮紋間距為 $x_1$。若改在平靜的水中進行上述實驗,其餘條件皆相同,在屏幕上相鄰兩亮紋間距為 $x_2$,則 $x_2 / x_1$ 之值為何?(已知水的折射率為 4/3)
    (A) 3/2
    (B) 4/3
    (C) 1
    (D) 3/4
    (E) 2/3

答案:D
層次:理解
難度:易
章節:物理光學
詳解
雙狹縫相鄰兩亮紋間距為
$$
x = \frac{\lambda L}{d} = \frac{\lambda_0 L}{nd} \propto \frac{1}{n}
$$
因此
$$
\frac{x_2}{x_1} = \frac{1}{\frac{4}{3}} = \frac{3}{4}
$$

  1. 兩塊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塊,將其中一塊倒置,使其斜面互相平行,且兩平行斜面間的灰色區域填入某種均勻透明介質,如圖6所示。以一道雷射光束由左方垂直入射,若不考慮所有的反射光線,則右方哪些線條是可能的折射光線?
    (A) 1、2、3中的任一條都有可能
    (B) 4、5、6中的任一條都有可能
    (C) 7、8、9中的任一條都有可能
    (D) 1、4、7中的任一條都有可能
    (E) 3、6、9中的任一條都有可能


圖6



答案:B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幾何光學
詳解

由於灰色區域左右兩側互相平行,光線經過兩次折射後會與入射方向平行,若 $n_1 < n_2$ 光在灰色區域偏向法線,對應到選項4;若 $n_1 = n_2$ 光在灰色區域不會偏折,對應到選項5;若 $n_1 > n_2$ 光在灰色區域偏離法線,對應到選項6。下圖是我使用 GeoGebra 繪製的光徑圖,這是
GeoGebra 線上版連結
n1 < n2

n1 = n2

n1 > n2

  1. 長笛與單簧管為常見的管樂器,長笛的管柱兩端皆為開口,單簧管的管柱一端封閉而另一端開口。吹奏時,透過按壓管柱的音孔,可改變管內空氣柱長度,當吹氣通過簧片或管口產生聲音的頻率與空氣柱振動頻率相同時,會發生共振並在管內空氣柱形成駐波。若忽略聲音駐波的管口修正量,當長笛吹奏出基音的頻率與單簧管第一泛音的頻率相同時,此時長笛空氣柱長度為單簧管空氣柱長度的幾倍?
    (A) 1/2
    (B) 2/3
    (C) 3/4
    (D) 4/3
    (E) 3/2

答案:B
層次:應用
難度:易
章節:聲波
詳解
開管產生基音時,管長 $L_1 = \frac{\lambda}{2}$;閉管產生第一泛音時,管長 $L_2 = \frac{3\lambda}{4}$;因此
$$
\frac{L_1}{L_2} = \frac{\lambda}{2} \cdot \frac{4}{3\lambda} = \frac{2}{3}
$$

  1. 已知氫原子的能階公式為 $E_n = -13.6/n^2 ~\mathrm{eV}$,其中 $n$ 為主量子數。一個動能為 12.3 eV 的電子與基態的氫原子發生碰撞,下列何者可能為激發後的氫原子所發出的光子能量?
    (A) 0.7 eV
    (B) 1.5 eV
    (C) 1.9 eV
    (D) 12.3 eV
    (E) 12.8 eV

答案:C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原子光譜與原子模型
詳解
由於$E_3 - E_1 = 12.1 ~\mathrm{eV}$,動能為 12.3 eV 的電子可以將基態的氫原子激發至 $n = 3$,電子躍遷回 $n = 1$ 的過程中,可能發出的光子能量為 $E_3 - E_1 = 12.1 ~\mathrm{eV}$、$E_3 - E_2 = 1.9 ~\mathrm{eV}$、$E_2 - E_1 = 10.2 ~\mathrm{eV}$。

  1. 核反應:甲 → 乙+丙,產生的乙、丙粒子垂直經過出紙面方向的均勻磁場之軌跡紀錄,如圖7所示。若忽略重力與空氣阻力,已知乙、丙的電量大小相同,且對應軌跡的圓弧半徑比 $R_乙 : R_丙 = 5:3$,則甲、乙、丙三粒子動量的量值比 $p_甲 : p_乙 : p_丙$ 為何?
    (A) 8:5:3
    (B) 8:3:5
    (C) 2:5:3
    (D) 2:3:5
    (E) 1:1:1


圖7



答案:A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電流的磁效應
詳解
由磁力當作向心力可得
$$
qvB = m \cdot \frac{v^2}{R} ~\Rightarrow~ R = \frac{mv}{qB} = \frac{p}{qB} \propto p
$$
因此$p_乙 : p_丙 = R_乙 : R_丙 = 5:3$。由於核反應前後系統動量守恆,$p_甲 = p_乙 + p_丙$,因此 $p_甲 : p_乙 : p_丙 = 8:5:3$。

  1. 實驗室常因應用上的需要而自行設計分壓器。圖8為以兩串聯電阻 $R_1$、$R_2$ 和一電壓源 $V_{in}$ 組成分壓器的電路,其中 $R_1 = 75 ~\Omega$ 及 $V_{in} = 100 ~\mathrm{V}$,若負載 $R_L$ 的電壓 $V_{out}$ 為 25 V,且流經 $R_L$ 的電流為 900 mA,則 $R_2$ 的電阻值為何?
    (A) $25 ~\Omega$
    (B) $75 ~\Omega$
    (C) $100 ~\Omega$
    (D) $175 ~\Omega$
    (E) $250 ~\Omega$


圖8



答案:E
層次:應用
難度:易
章節:電流
詳解

$R_1$ 的端電壓
$$
V_1 = V_{in} - V_{out} = 100 - 25 = 75 ~\mathrm{V}
$$
電流
$$
I_1 = \frac{V_1}{R_1} = \frac{75}{75} = 1 ~\mathrm{A}
$$
通過 $R_2$ 的電流
$$
I_2 = I_1 - I_L = 1 - 0.9 = 0.1 ~\mathrm{A}
$$
因此 $R_2$ 的電阻值
$$
R_2 = \frac{V_2}{I_2} = \frac{25}{0.1} = 250 ~\mathrm{\Omega}
$$

  1. 水平面上有一圓盤半徑為 $R$,圓盤邊緣放置一質點,圓盤和質點一起繞圓盤中心旋轉,如圖9所示,若圓盤角速度超過 $\omega$ 時,質點就會脫離圓盤。設重力加速度為 $g$,當質點和圓盤一起旋轉時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    (A) 質點與圓盤間無摩擦力
    (B) 質點與圓盤間動摩擦力提供質點向心力
    (C) 質點與圓盤間靜摩擦力作負功
    (D) 質點與圓盤間動摩擦力作負功
    (E) 質點與圓盤間靜摩擦係數 $\mu_s \leq R \omega^2 / g$


圖9



答案:E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
詳解
(A) 錯誤。質點與圓盤間有靜摩擦力。
(B) 錯誤。質點與圓盤間靜摩擦力提供質點向心力。
(C) 錯誤。質點與圓盤間靜摩擦力方向與質點位移方向垂直,不作功。
(D) 錯誤。質點與圓盤間靜摩擦力作負功
(E) 正確。最大靜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
$$
\mu_s mg \leq mR\omega^2 ~\Rightarrow~ \mu_s \leq \frac{R\omega^2}{g}
$$



  1. 蘇花公路山區改善路段(簡稱蘇花改)已全線通車,包含隧道內的部分路段,行車最高速限於2020年6月20日正式調整至70公里/小時。目前的科技,可以在長隧道內每隔一段區間建置一個具有自動化設備的偵測點,以兩固定點間之平均速率偵測是否超速。有一輛汽車駛入一長直隧道內,隧道內某段區間的兩偵測點間距離為4.2公里,該車之車尾通過第一個偵測點時的速率為66公里/小時,汽車以等加速運動行駛36秒後速率達到74公里/小時,接著以等速率行駛60秒,然後以等減速運動行駛。為使汽車在兩偵測點間之平均速率不超過最高速限70公里/小時,該車之車尾通過第二個偵測點時的最高速率為何?
    (A) 60公里/小時
    (B) 62公里/小時
    (C) 64公里/小時
    (D) 66公里/小時
    (E) 68公里/小時

答案:B
層次:應用
難度:難
章節:直線運動
詳解
等加速運動期間位移為
$$
S_1 = \frac{1}{2} \times (66+74) \times \frac{36}{3600} = \frac{7}{10} ~\mathrm{km}
$$
等速率行駛期間位移為
$$
S_2 = 70 \times \frac{60}{3600} = \frac{37}{30} ~\mathrm{km}
$$
等減速運動期間時間為
$$
t_3 = \frac{4.2}{70} - \frac{36}{3600} - \frac{60}{3600} = \frac{1}{30} ~\mathrm{hr}
$$
等減速運動期間位移為
$$
S_3 = 4.2 - \frac{7}{10} - \frac{37}{30} = \frac{34}{15} ~\mathrm{km}
$$
假設末速為 $v$,由等減速運動期間的時間及位移可得
$$
\frac{1}{2} \times (74+v) \times \frac{1}{30} = \frac{34}{15} ~\Rightarrow~ v = 62 ~\mathrm{km/hr}
$$

多選題


  1. 籃球比賽中,進攻球隊的當家射手運球在三分線外,突然急停跳投,以與水平面夾角 $\theta$($\cos \theta = \frac{4}{5}$) 的仰角、初速 $v_0 = 9.00 ~\mathrm{m/s}$ 將籃球投出,並通過籃框中心入網,已知籃框距離水平地面的高度 $H = 3.05 ~\mathrm{m}$,籃球被投出時,距離地面高度 $h$、與籃框中心點的水平距離 $d = 7.20 ~\mathrm{m}$,若將籃球視為質點,且忽略籃球的旋轉與空氣阻力,則下列有關籃球運動狀態的描述哪些正確?(重力加速度 $g = 10.0 ~\mathrm{m/s^2}$)
    (A) 在運動的過程中,籃球的動能守恆
    (B) 籃球投出時的初始速率比其通過籃框中心時的速率大
    (C) 籃球從被投出至運動軌跡最高點經過的時間約 0.72 s
    (D) 籃球從被投出至通過籃框中心經過的時間約 1.00 s
    (E) 籃球被投出時,距離地面高度 $h$ 約 2.65 m

答案:BDE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平面運動
詳解

(A) 錯誤。籃球上升時動能減少,下降時動能增加。
(B) 正確。籃球投出時高度低於於籃框,此時動能較大、速率較大。
(C) 錯誤。由鉛直方向運動可得籃球從被投出至運動軌跡最高點經過的時間 $t_1$
$$
0 = 9 \times \frac{3}{5} + (-10) \times t_1 ~\Rightarrow~ t_1 = 0.54 ~\mathrm{s}
$$
(D) 正確。由水平方向運動可得全程飛行時間 $t_2$
$$
7.2 = 9 \times \frac{4}{5} \times t_2 ~\Rightarrow~ t_2 = 1 ~\mathrm{s}
$$
(E) 正確。由鉛直方向運動可得籃球被投出時距離地面高度 $h$
$$
3.05 - h = 9 \times \frac{3}{5} \times 1 + \frac{1}{2} \times (-10) \times 1^2 ~\Rightarrow~ h = 2.65 ~\mathrm{m}
$$

  1. 下列有關聲波的敘述,哪些正確?
    (A) 探測魚群的聲納主要是利用聲波的反射性質來探測水中魚群的位置
    (B) 聲波由水中傳入空氣中時,其波長變長
    (C) 若月球上空有東西爆炸,在爆炸處附近的太空人聽不到爆炸聲
    (D) 甲的聲音低沉但較大聲,乙的聲音尖銳但較小聲。在無風的環境,兩人站在與丙等距離的兩個地點同時向丙喊話,丙會先聽到甲的聲音再聽到乙的聲音
    (E) 日常生活中聲波的繞射現象比可見光的繞射現象容易顯現,主要原因是聲波的波長與一般物體的尺度較為接近,而可見光的波長太短

答案:ACE
層次:知識
難度:易
章節:聲波、物理光學
詳解

(A) 正確。
(B) 錯誤。由於空氣中的聲速較水中慢,且折射前後頻率不變,由$v=f\lambda$可知聲波由水中傳入空氣中時波長變短。
(C) 正確。沒有空氣可以作為介質傳遞聲波。
(D) 錯誤。空氣中的聲速由空氣性質決定,與聲波的頻率、音量無關。
(E) 正確。

  1. 智慧型手機的照相裝置主要包括兩部分:鏡頭透鏡和位於成像平面的感光元件。為了使遠近不同的物體均能成像於感光元件上,透鏡和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,需靠手機的自動控制機件,使其在 4.0 mm 到 4.5 mm之間變動。已知照相裝置可以將無窮遠處的物體透過透鏡成像於感光元件上,若鏡頭透鏡可視為單一薄透鏡,且透鏡的焦距固定,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?
    (A) 鏡頭透鏡為凹透鏡
    (B) 鏡頭透鏡的焦距約為 4.0 mm
    (C) 鏡頭前的物體在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為正立實像
    (D) 鏡頭前的物體,只要其物距大於 36 mm,都可以清楚對焦
    (E) 當物距為 4.0 m 時,透鏡和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為4.5 mm

答案:BD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幾何光學
詳解

(A) 錯誤。要能夠在感光元件上成實像,鏡頭透鏡為凸透鏡。
(B) 正確。當物距 $p > 2f$ 時,像距 $q$ 的條件為 $f \leq q \leq 2f$,因此鏡頭透鏡的焦距約為 4.0 mm。
(C) 錯誤。應為倒立實像。
(D) 正確。由成像公式可得
$$
\frac{1}{p} + \frac{1}{q} = \frac{1}{f} ~\Rightarrow~ \frac{1}{p} + \frac{1}{4.5} = \frac{1}{4} ~\Rightarrow~ p = 36 ~\mathrm{mm}
$$
(E) 錯誤。由成像公式可得
$$
\frac{1}{p} + \frac{1}{q} = \frac{1}{f} ~\Rightarrow~ \frac{1}{4000} + \frac{1}{q} = \frac{1}{4} ~\Rightarrow~ q = \frac{4000}{999} \approx 4 ~\mathrm{mm}
$$

  1. 高速鐵路列車通常使用磁剎車系統。磁剎車工作原理可簡述如下:將磁鐵的N極靠近一塊正在以逆時鐘方向旋轉的圓形鋁盤,使磁力線垂直射入(以 ✕ 表示)鋁盤內,鋁盤隨即減速,如圖10 所示。圖中磁鐵左方鋁盤的甲區域(虛線區域)朝磁鐵方向運動,磁鐵右方鋁盤的乙區域(虛線區域)朝離開磁鐵方向運動。下列有關鋁盤磁剎車的敘述哪些正確?
    (A) 鋁盤甲區域的應電流會產生穿出紙面的應磁場
    (B) 鋁盤乙區域的應電流會產生穿出紙面的應磁場
    (C) 磁場與應電流之間的作用力,會產生將鋁盤減速旋轉的淨力矩
    (D) 應電流在鋁盤產生的熱能,是將鋁盤減速的最主要原因
    (E) 若將實心鋁盤換成布滿小空洞的鋁盤,則磁鐵對空洞鋁盤所產生的減速效果與實心鋁盤相同


圖10



答案:AC
層次:應用
難度:中
章節:電磁感應
詳解

(A) 正確。甲區域垂直射入的外加磁場增加,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可得,應電流會產生穿出紙面的應磁場。
(B) 錯誤。乙區域垂直射入的外加磁場減少,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可得,應電流會產生垂直射入的應磁場。
(C) 正確。甲區域於外加磁場中的應電流方向向上,所受磁力向左,相對於轉軸產生順時鐘於向的力矩,使鋁盤減速。
(D) 錯誤。原因同上。
(E) 錯誤。布滿小空洞的鋁盤產生的感電流較小,減速效果較差。

非選擇題


請參考大考中心公告的非選擇題評分標準。

參考資料


  1. 大考中心109指考物理科試題
  2. 大考中心109指考物理科選擇題參考答案
  3. 大考中心109指考物理科非選擇題評分標準


HackMD 版本連結:https://hackmd.io/@yizhewang/SyJpXo-kv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