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2023年8月5日 星期六

Python 及 C++ 雙向佇列 (deque)

作者:王一哲
日期:2023年8月5日



前言


雙向佇列 (double-ended queue, deque) 的性質與佇列很像,但是可以從最前面或最後面填入、取出資料,可以涵蓋 queue 及 stack 的功能。以下是在 Python 及 C++ 的實作方法。


Python 方法1:引入 collections 函式庫中的 deque


要先引入函式庫,函式庫的官方說明書在此 class collections.deque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


建立雙向佇列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 = deque(資料, maxlen=長度)
如果不輸入資料,會先建立空的雙向佇列,之後再填入資料。maxlen 可以不加,預設值為 None,如果有設定 maxlen,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後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前面的資料推出去;反之,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前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後面的資料推出去。以下的程式碼會建立名稱為 q、資料為 [0, 1, 2]、maxlen 為3的雙向佇列。
q = 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如果想要知道 q 的內容,只要用 print 就可以了
print(q)
輸出內容為
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

從最前面填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appendleft(資料)
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前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後面的資料推出去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q.appendleft(3)  # q 的內容變為 [3, 0, 1]
如果沒有限制雙向佇列最大長度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)
q.appendleft(3)  # q 的內容變為 [3, 0, 1, 2]


從最後面填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append(資料)
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後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前面的資料推出去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q.append(3)  # q 的內容變為 [1, 2, 3]
如果沒有限制雙向佇列最大長度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)
q.append(3)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, 3]


清除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clear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,清空資料後雙向佇列長度為 0。


複製雙向佇列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2 = 雙向佇列1.copy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


計算雙向佇列中某筆資料的數量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count(資料)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1, 1, 2])
a = q.count(1)  # a 的值為 3


從最後面填入多筆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xtend(可迭代的資料)
可迭代的資料 (iterable) ,例如串列。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後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前面的資料推出去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q.extend([3, 4, 5]) 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3, 4, 5]
q.extend([3, 4, 5, 6])  # q 的內容變為 [4, 5, 6]
如果沒有限制雙向佇列最大長度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)
q.extend([3, 4, 5]) 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, 3, 4, 5]


從最前面填入多筆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xtendleft(可迭代的資料)
可迭代的資料 (iterable) ,例如串列。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從最前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將最後面的資料推出去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, maxlen=3)
q.extend([3, 4, 5]) 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4, 3]
q.extend([3, 4, 5, 6])  # q 的內容變為 [6, 5, 4]
如果沒有限制雙向佇列最大長度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])
q.extend([3, 4, 5]) 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4, 3, 0, 1, 2]


從雙向佇列中找到指定資料的索引值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index(資料, 起點索引值, 終點索引值)
起點索引值可省略,預設值為 0。終點索引值可省略,預設值會搜尋到雙向佇列最後一筆資料,搜尋範圍不包含終點索引值。如果有多筆符合的資料,會回傳第一筆待合資料的索引值。如果在雙向佇列找不到指定的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2, 4, 5, 6])
a = q.index(2)       # 回傳值為 2
b = q.index(2, 3)    # 回傳值為 3
c = q.index(6, 1, 6) # 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: 6 is not in deque


於指定的索引值插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insert(索引值, 資料)
當雙向佇列已滿且要插入資料時,回傳從最前面填入新資料時,會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3, 4, 5], maxlen=7)
q.insert(3, -1)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, -1, 3, 4, 5]
q.insert(4, -2)  # 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: deque already at its maximum size


取得雙向佇列最後面的資料


回傳並移除雙向佇列最後面的資料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op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如果雙向佇列中已經沒有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])
a = q.pop()   # a 的值為 1
b = q.pop()   # b 的值為 0
c = q.pop()   # 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: pop from an empty deque


取得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


回傳並移除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opleft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如果雙向佇列中已經沒有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])
a = q.pop()   # a 的值為 0
b = q.pop()   # b 的值為 1
c = q.pop()   # 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: pop from an empty deque


移除雙向佇列指定的資料


移除雙向佇列中指定的資料,如果有多筆同樣的資料,會移除這些資料中的第一筆。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remove(資料)
如果雙向佇列中沒有指定的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3, 2, 5])
q.remove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3, 2, 5]
q.remove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3, 5]
q.remove(2)   # 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: 2 is not in deque


反轉雙向佇列中的資料


反轉雙向佇列中的資料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reverse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3, 4, 5])
q.reverse(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4, 3, 2, 1, 0]


前後平移雙向佇列中的資料


前後平移雙向佇列中的資料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rotate(步數)
步數可以省略,預設值為 1。如果步數正的,會將所有資料向右平移指定的步數,如果資料已經超出最後面時會移動到最前面;如果步數正的,改成向左平移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3, 4, 5])
q.rotate()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0, 1, 2, 3, 4]
q.rotate(1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4, 5, 0, 1, 2, 3]
q.rotate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2, 3, 4, 5, 0, 1]
q.rotate(-1)  # q 的內容變為 [3, 4, 5, 0, 1, 2]
q.rotate(-2)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0, 1, 2, 3, 4]


回傳雙向佇列最大長度


回傳雙向佇列最大長度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maxlen
如果沒有設定最大長度,回傳值為 None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deque([0, 1, 2, 3, 4, 5], maxlen=6)
n = q.maxlen   # n 的值為 6
q2 = deque([0, 1, 2, 3, 4, 5])
n2 = q.maxlen  # n2 的值為 None


取得雙向佇列長度


直接使用內建的 len 即可,回傳值格式為 int,語法為
len(雙向佇列名稱)


由雙向佇列前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雙向佇列 q 的內容為 [0, 1, 2, 3, 4]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0、1、2、3、4。
while q:             # 當雙向佇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n = q.popleft()  # 回傳並移除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

由雙向佇列後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雙向佇列 q 的內容為 [0, 1, 2, 3, 4]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4、3、2、1、0。
while q:             # 當雙向佇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n = q.pop()      # 回傳並移除雙向佇列最後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

Python 方法2:使用串列 (list)


關於串列的基本操作請看這篇〈串列〉,以下是把串列當作雙向佇列的方法。


建立空的串列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 = []


從最前面填入資料


由於串列沒有 appendleft 這樣的功能,可以使用 insert 代替,語法為
串列名稱.insert(索引值, 資料)
如果要從串列最前面填入新資料,就將索引值設定為 0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]
q.insert(0, 0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]
q.insert(0, 1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1, 0]
q.insert(0, 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2, 1, 0]
q.insert(1, -1)  # q 的內容變為 [2, -1, 1, 0]


從最後面填入資料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.append(資料)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]
q.append(0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]
q.append(1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]
q.append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]


清除資料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.clear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,清空資料後串列長度為 0。


複製串列


語法為
串列2 = 串列1.copy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


計算串列中某筆資料的數量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.count(資料)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1, 1, 2]
a = q.count(1)  # a 的值為 3


從最後面填入多筆資料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.extend(可迭代的資料)
可迭代的資料 (iterable),例如串列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2]
q.extend([3, 4, 5])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, 3, 4, 5]
也可以用 += 代替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2]
q += [3, 4, 5]   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2, 3, 4, 5]


從串列中找到指定資料的索引值


語法為
串列名稱.index(資料, 起點索引值, 終點索引值)
起點索引值可省略,預設值為 0。終點索引值可省略,預設值會搜尋到雙向佇列最後一筆資料,搜尋範圍不包含終點索引值。如果有多筆符合的資料,會回傳第一筆待合資料的索引值。如果在串列找不到指定的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2, 2, 4, 5, 6]
a = q.index(2)       # 回傳值為 2
b = q.index(2, 3)    # 回傳值為 3
c = q.index(6, 1, 6) # 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: 6 is not in list


取得串列最後面的資料


回傳並移除串列最後面的資料,語法為
串列名稱.pop()
參數為索引值,預設值為 -1,也就是最後一筆資料。其實 pop 可以回傳串列中任何索引值的資料,在此是為了配合雙向佇列的操作方式,因此省略索引值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]
a = q.pop()   # a 的值為 1
b = q.pop()   # b 的值為 0
c = q.pop()   # 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: pop from empty list


取得串列最前面的資料


回傳並移除串列最前面的資料,語法為
串列名稱.pop(0)
參數為索引值,最前面的資料索引值為 0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]
a = q.pop(0)  # a 的值為 0
b = q.pop(1)  # b 的值為 1
c = q.pop()   # 回傳錯誤訊息 IndexError: pop from empty list


移除串列指定的資料

移除串列中指定的資料,如果有多筆同樣的資料,會移除這些資料中的第一筆。語法為
串列名稱.remove(資料)
如果串列中沒有指定的資料,會回傳錯誤訊息 ValueError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2, 3, 2, 5]
q.remove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3, 2, 5]
q.remove(2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0, 1, 3, 5]
q.remove(2)   # ValueError: list.remove(x): x not in list


反轉串列中的資料


反轉串列中的資料,語法為
串列名稱.reverse()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q = [0, 1, 2, 3, 4, 5]
q.reverse()   # q 的內容變為 [5, 4, 3, 2, 1, 0]


取得串列長度


直接使用內建的 len 即可,回傳值格式為 int,語法為
len(串列名稱)


由串列前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串列 q 的內容為 [0, 1, 2, 3, 4]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0、1、2、3、4。
while q:          # 當串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n = q.pop(0)  # 回傳並移除串列最前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

由串列後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串列 q 的內容為 [0, 1, 2, 3, 4]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4、3、2、1、0。
while q:          # 當串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n = q.pop()   # 回傳並移除串列最後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

C++ STL deque 函式庫


要先引入函式庫,函式庫的官方說明書在此 cplusplus.com std::deque
#include <deque>


建立雙向佇列


雙向佇列的資料可以是所有內建的資料格式,例如 int、float、string,也可以使用自訂的資料格式。語法為
// 産生空的雙向佇列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;
// 産生填入相同資料的雙向佇列,資料可省略,預設值為 0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(資料數量, 資料);
// 由雙向佇列2複製資料,也可以改變記憶體位置只複製部分內容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(雙向佇列2名稱.begin(), 雙向佇列2名稱.end());
// 由雙向佇列2複製資料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(雙向佇列2名稱);
// 由已定義的陣列複製資料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(陣列名稱, 陣列名稱 + 陣列長度);
// 産生雙向佇列並指定資料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{用逗號分隔的資料};
deque<資料格式> 雙向佇列名稱 = {用逗號分隔的資料};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1;  // q1 是空的
deque<int> q2 (5, 1);  // q2 的內容為 {1, 1, 1, 1, 1}
deque<int> q3 (q2.begin(), q2.end());  // q3 的內容為 {1, 1, 1, 1, 1}
deque<int> q4 (q3);    // q4 的內容為 {1, 1, 1, 1, 1}
int data[] = {0, 1, 2, 3, 4};
deque<int> q5 (data, data + sizeof(data)/sizeof(int));  // q5 的內容為 {0, 1, 2, 3, 4}
deque<int> q6 {0, 1, 2, 3, 4};  // q6 的內容為 {0, 1, 2, 3, 4}
deque<int> q7 = {0, 1, 2, 3, 4};  // q7 的內容為 {0, 1, 2, 3, 4}


迭代器 iterator


迭代器可以用來取得物件對應的記憶體位址,有以下幾種:
雙向佇列名稱.begin();  // 回傳雙向佇列起點位址
雙向佇列名稱.end();    // 回傳雙向佇列終點位址
雙向佇列名稱.rbegin(); // 回傳雙向佇列終點位址,由後向前向讀取資料
雙向佇列名稱.rend();   // 回傳雙向佇列起點位址,由後向前向讀取資料
雙向佇列名稱.cbegin(); // 回傳雙向佇列起點位址,回傳值為常數
雙向佇列名稱.cend();   // 回傳雙向佇列終點位址,回傳值為常數
雙向佇列名稱.crbegin();// 回傳雙向佇列終點位址,由後向前向讀取資料,回傳值為常數
雙向佇列名稱.crend();  // 回傳雙向佇列起點位址,由後向前向讀取資料,回傳值為常數
迭代器的變數名稱通常是 it,寫法有兩種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};
deque<int>::iterator it = q.begin();
auto it = q.begin();
但是 deque<int>::iterator 只能用在 begin()、end(),還是用 auto 會比較方便。如果要印出雙向佇列中所有的資料,可以配合迭代器處理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};
for(auto it = q.begin(); it != q.end(); it++)
    cout << *it << " \n"[it == q.end()-1];   // 印出的值為 0 1 2 3 4
for(auto it = q.rbegin(); it != q.rend(); it++)
    cout << *it << " \n"[it == q.rend()-1];  // 印出的值為 4 3 2 1 0
for(auto it = q.cbegin(); it != q.cend(); it++)
    cout << *it << " \n"[it == q.cend()-1];  // 印出的值為 0 1 2 3 4
for(auto it = q.crbegin(); it != q.crend(); it++)
    cout << *it << " \n"[it == q.crend()-1]; // 印出的值為 4 3 2 1 0


從最前面填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ush_front(資料);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push_front(0);  // q 的內容為 {0}
q.push_front(1);  // q 的內容為 {1, 0}
q.push_front(2);  // q 的內容為 {2, 1, 0}

另一個工具是 emplace_front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mplace_front(資料);
看起來效果和 push_front 差不多,但是據說少了複製構造的步驟,所以效率更高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emplace_front(0);  // q 的內容為 {0}
q.emplace_front(1);  // q 的內容為 {1, 0}
q.emplace_front(2);  // q 的內容為 {2, 1, 0}


從最後面填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ush_back(資料);
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push_back(0);  // q 的內容為 {0}
q.push_back(1);  // q 的內容為 {0, 1}
q.push_back(2);  // q 的內容為 {0, 1, 2}

另一個工具是 emplace_back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mplace_back(資料);
看起來效果和 push_back 差不多,但是據說少了複製構造的步驟,所以效率更高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emplace_back(0);  // q 的內容為 {0}
q.emplace_back(1);  // q 的內容為 {0, 1}
q.emplace_back(2);  // q 的內容為 {0, 1, 2}


於指定的位置插入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insert(記憶體位址, 資料);
要配合迭代器取得記憶體位址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};
q.insert(q.begin(), -1);    // 於最前面插入 -1,q 的內容變為 {-1, 0, 1, 2, 3, 4}
q.insert(q.end(), -2);      // 於最後面插入 -2,q 的內容變為 {-1, 0, 1, 2, 3, 4, -2}
q.insert(q.begin()+2, -3);  // 於開頭處向後 2 格插入 -3,q 的內容變為 {-1, 0, -3, 1, 2, 3, 4, -2}
q.insert(q.end()-2, -4);    // 於結尾處向前 2 格插入 -4,q 的內容變為 {-1, 0, -3, 1, 2, 3, -4, 4, -2}

另一個工具是 emplace,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mplace(記憶體位址, 資料);
看起來效果和 instert 差不多,但是據說少了複製構造的步驟,所以效率更高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};
q.emplace(q.begin()+1, -1);  // 於開頭處向後 1 格插入 -1,q 的內容變為 {0, -1, 1, 2, 3, 4}


刪除最前面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op_front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沒有回傳值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q.pop_front();  // 刪除開頭處的資料,q 的內容變為 {1, 2, 3, 4, 5}
如果雙向佇列是空的,會回傳程式記憶體區段錯誤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pop_front();


刪除最後面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pop_back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沒有回傳值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q.pop_back();  // 刪除開頭處的資料,q 的內容變為 {0, 1, 2, 3, 4}
如果雙向佇列是空的,會回傳程式記憶體區段錯誤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q.pop_back();


刪除指定範圍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rase(起點位址, 終點位址);
不包含終點位址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q.erase(q.begin());  // 刪除開頭處的資料,q 的內容變為 {1, 2, 3, 4, 5}
q.erase(q.begin(), q.begin()+2);  // 刪除開頭處及下 1 格的資料,q 的內容變為 {3, 4, 5}
q.erase(q.begin(), q.end());  // 刪除所有資料


清除所有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clear();
不需要加上任何參數,清空資料後雙向佇列長度為 0。


交換兩個雙向佇列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1.swap(雙向佇列名稱2);


取得最前面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front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int a = q.front();  // a 的內容為 0
如果雙向佇列是空的,會回傳 0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int a = q.front();  // a 的內容為 0


取得最後面的資料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back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int a = q.back();  // a 的內容為 5
如果雙向佇列是空的,會回傳程式記憶體區段錯誤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;
int a = q.back();


取得指定索引值的資料


語法有兩種,分別為
雙向佇列名稱[索引值];
雙向佇列名稱.at(索引值);
兩者有點差異,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= {0, 1, 2, 3, 4, 5};
int a = q[1];     // a 的內容為 1
int b = q[10];    // 索引值超出範圍,回傳 0
int c = q.at(1);  // c 的內容為 1
int d = q.at(10); // 索引值超出範圍,回傳錯誤訊息 std::out_of_range


取得雙向佇列長度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size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回傳值格式為 size_t,沒有正負號的整數。


回傳雙向佇列最大長度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max_size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回傳值格式為 size_t,沒有正負號的整數。在我使用的系統中回傳值為 2305843009213693951,為 $2^{61} - 1$。


調整雙向佇列長度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resize(長度, 資料);
將雙向佇列調整成指定長度,資料參數可省略,預設值為 0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{0, 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};
q.resize(5);      // q 的內容變為 {0, 1, 2, 3, 4}
q.resize(10, -1); // q 的內容變為 {0, 1, 2, 3, 4, -1, -1, -1, -1, -1}
q.resize(15);     // q 的內容變為 {0, 1, 2, 3, 4, -1, -1, -1, -1, -1, 0, 0, 0, 0, 0}


調整雙向佇列使用的記憶體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shrink_to_fit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沒有回傳值。例如以下的程式碼
deque<int> q (100);  // q 的內容為 100 個 0
q.resize(10);        // q 的內容變為 10 個 0
q.shrink_to_fit();   // 調整 q 使用的記憶體


檢查雙向佇列是否為空


語法為
雙向佇列名稱.empty();
不需要任何參數,如果雙向佇列為空回傳 1,如果有資料回傳 0。


由雙向佇列前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雙向佇列 q 的內容為 {0, 1, 2, 3, 4}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0、1、2、3、4。
while(!q.empty()) {     // 當雙向佇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int n = q.front();  // 回傳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    q.pop_front();      // 移除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
}


由雙向佇列後方取出所有資料


這是很常用的技巧,假設雙向佇列 q 的內容為 {0, 1, 2, 3, 4},程式碼通常是以下的寫法,回傳值 n 依序為 4、3、2、1、0。
while(!q.empty()) {     // 當雙向佇列中還有資料時繼續執行 while 迴圈
    int n = q.back();   // 回傳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,回傳的資料指定給變數 n
    q.pop_back();       // 移除雙向佇列最前面的資料
}


結語


以上是我目前常用到的雙向佇列功能,如果之後有遇到其它需求會再補充內容。


參考資料


  1. Python 3.11.4 queue — A synchronized queue class
  2. 5.1. More on Lists
  3. cplusplus.com std::deque



HackMD 版本連結:https://hackmd.io/@yizhewang/S1WYlgFih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